保险公司客服人员“不屑”态度令人气愤
报告作者Xiaojing Sun博士指出:我们发现,由大硅片制成的光伏组件,如M6、M10或G12,可以将公用事业规模的太阳能项目的资本支出降低3%至9%。
根据最初的规定,供应给政府持股的太阳能项目的制造商必须来自ALMM,而ALMM是所谓的符合印度标准局BIS认证的合格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和组件的制造商。一位顶级太阳能开发商的另一位高管表示。
清洁能源咨询机构Mercom表示,如果无法实施基本关税(BCD)以确保国内市场受到激励,ALMM将只能作为备选方案。业内人士在谈到ALMM的实施时说:我不确定政府是否认真,因为他们尚未发表任何澄清。Mercom曾表示,这一实施造成的问题多于能够解决的问题。除非ALMM宣布,否则竞标不会受到影响,而且极有可能被推迟或撤回。宣布该清单是为了监视政府拥有的太阳能项目中使用的组件的质量。
该委员会将建议实施ALMM指令的方式和日期,并在组成后15天内提交报告。该部还表示,它正在建立一个委员会来审查与ALMM有关的问题。今天,当我们面对世界诸多不确定性的时候,当国家提出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时候,有人说,中国的光伏产业就是双循环发展最典型的范例。
这时候中国的产品已经体现出来了相同的能力,但是更快的服务、更低的成本。设备这个环节,2010年以前,我们拿电池环节来举例,90%以上的设备是日本的、德国的、意大利的、美国的为主。道义上、经济上、产业发展上、内循环、外循环上,可以说都是很多很多的加分项。所以中国在产业的领先不是偶然的。
时至今日,隆基、通威、天合和阳光电源都已成为行业龙头。所有的人、所有的技术都给你提供。
我们统计了一下,现在全世界GW级以上这样大的市场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超过16个,所以不是过去那种非常集中的现象,这个实际上对于国际市场的稳定度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所以整个行业的同仁们,真正回想十年前的状况和现在今天中国光伏行业所取得的地位的话,大家心里面会有一种特别的自豪感。所以这个循环,一下子就加快了。同时,中国所有光伏上市企业的总市值接近19000亿。
到了2015年,已经可以并驾齐驱了。这个发展非常快,以前在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最高转换效率纪录里边见不到中国企业的身影,但是这几年不一样了,我们现在已经有19项纪录了,而且我们有4项至今还在保持着。从这一种产业链的支撑来讲,光伏发电输出的等效的这种电力能源,如果用在我们的电动汽车,我们知道汽车占能源当中的消耗占我们石油消耗量的70%以上,如果我们以电动汽车的能源消耗的成本和内燃汽车烧汽油烧柴油的这种成本相比的话,我们现在实际上电动汽车的能源消耗成本只有用油的1/3到1/4。7月21日,通威股份市值突破1000亿;10月9日,隆基股份市值超过3000亿;阳光电源的股票则数次涨停,上周五(11月20日)市值报收665亿;天合光能在6月10日登陆科创板后,各种布局突飞猛进,上周五(11月20日)总市值报收421亿。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集中度在迅速地下降。这时候连城数控开始进入,也有其他家进入。
它是一个马拉松,达峰要十年,碳中和要四十年,所以大家应该锲而不舍地去努力!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经历了一个艰辛的发展过程。光伏产业突破三头在外短板的四大攻坚战:扩大内需,优化供给,突破装备,拓展海外。
从三头在外,到三个世界第一,短短十年间中国光伏产业经历了怎样的过山车?从扩大内需到优化供给,中国光伏企业如何实现了凤凰涅槃?11月21日 21:30CCTV2《对话》为我们带来答案!且听四位光伏大佬分享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光伏事业。产品的提升、技术服务改进的速度比它们快。全球的光伏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即使像中东的沙特、土耳其、俄罗斯,它们都有支持本地制造的政策,给予本地制造一个更好的价格和一个更好的保护政策。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行业,其实表现也是不错的,比如说像汽车行业,支撑铁公机领域的是这个机械工程的制造业。很少有一个产业经历过像它这样过山车一般的发展轨迹。比方说隆基,我需要什么技术,不光是隆基的团队在研发,全球的团队知道隆基需求这样的技术,我给你做这样的研发,我给你提供那样的服务,这是一个很好的局面,我们要利用好这个局面。
中国的光伏电池组件的产量,连续十三年世界第一。总书记这次表态,又一次向全世界发布这种冲锋令,全人类齐步跨进可再生能源、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发展的新时期。
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光伏在过去这一年、两年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实际上光伏产业作为在二十一世纪一个既是低碳产业,也是一个未来能源的方向,全世界也包括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发达国家,都在争抢这个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在这个过程中间,两件事情可以说明,第一件事情,实际上早期是它们发展得好,当然后来我们通过科技创新、成本下降,我们的竞争力起来了。
咱们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初的时候,制造业发展起点是非常低的,主要是来料加工,两头在外,搞这种代工、贴牌,所以赚的是一点辛苦费、血汗工资,是低端位置。但是大家如果没见过这个设备,都觉得这个根本想不出来加工办法,它其实就是一种我们叫线切割的设备,那就是瑞士和日本在做。
这个里面又给我们这些创新的企业带来了一种新的兴奋。在进入光伏领域之前,我就是做装备的。所以进入光伏领域之后,我们确实看到了中国光伏产业,整个光伏制造从硅料、硅棒、硅片到最后电池组件全盘进口设备。有人说,世界上有三张闪亮的名片来自中国,这三张名片都属于中国的光伏领域:中国光伏制造业世界第一;中国光伏发电装机量世界第一;中国光伏发电量世界第一。
中国光伏应该说最早它的起步,就是从海外市场起步的,所以这不同于其他产业,它有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光伏行业的发展,虽然吹的是冲锋号,但是它不是一个百米赛跑。
所以我们的潜力和我们实际做的工作都体现在这里面了。我们现在主流的企业电池转换效率已经在22.4%-22.5%,领先企业已经接近了23%。
接下来我们开始攻克切片机。没有哪一个说我先进的光伏技术,我不想给隆基,不想给天合,不想给中国的光伏企业,那它就没有用武之地。
现在的煤、天然气、石油将全部被淘汰,全要靠以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能源的整个的主力。所以在这个产业演化的过程当中,我们企业界还有我们国家政府部门都做了大量的思考,如何来推动我们国内的市场,如何来推动我们企业自主创新、替代进口,实现真正自主知识产权的这个过程,首先是国内市场大的激发,取决于我们顶层的制度设计,加上企业努力两方面得来的。央视《对话》栏目嘉宾阵容:刘汉元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高纪凡 天合光能董事长钟宝申 隆基股份董事长曹仁贤 阳光电源董事长李俊峰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勃华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洪才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嘉宾发言摘录: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老的行业是解决我们吃的绿色能源,新的行业是解决我们用的绿色能源,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行业有巨大的空间,值得我们大家去投资、去努力。而且中国的光伏产业的技术创新有一个特点,它是全产业链的创新。
十年前,一场盛世泡沫让光伏产业饿殍遍野。这十年深刻吸取了我们三头在外的教训,当三头在外的时候,我们是什么都是受制于别人。
但目前的现状,中国的光伏产业仍然一枝独秀,中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实际上中国光伏产业的领先优势正在快速扩大。过去的两年到三年,我们每年非化石能源增加1到1.5个百分点,十四五期间如果我们稍微积极一点的态度,很有可能每年会增长1.5到2个百分点的这一种可再生能源比例。
那么反思一下,第一点是我们的基础,因为我们这三头在外有两头是要进口的,一头是设备,一头是原料,这两块都是基础,一个产业如果没有基础,那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过去我们跟海外的一些供应商在合作,相对来讲,大家交流一次,都要几个月的时间,但是中国企业之间,上下游完全打通之后,相互之间的交流,只需要一周或者两周。